“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向“新”而行,以“质”求变。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时代发展对高质量科技孵化器建设将带来怎样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如何赋能高质量孵化器建设与发展?
释发展之“问”,寻创新之“道”。4月24日,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主办,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孵化器社团联席会、天府新谷承办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高质量孵化研讨会在成都天府新谷举行。此次研讨会汇集全国科技孵化各领域专家,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高质量孵化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凝聚合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创新全球化
科技孵化器承担为硬科技“选苗”使命
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建设未来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并引导领军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通过内部创业、投资孵化等培育未来产业新主体等。
“科技创新已经是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去年,中国首次以24个集群成为百强科技集群中数量最多的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原主任、大连理工大学专精特新研究院院长张志宏以“技术创业是引领高质量孵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为题,进行研讨分享。
“技术创业作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桥梁’,而成都一直都是创新创业活动充沛的城市。”张志宏有感而发,2017年,同样是在成都,中国孵化器事业迎来了发展第30年,当下,紧扣新质生产力所具有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孵化这个高质量的“转换器”,肩负着重要的创新使命。
张志宏分析,创业孵化未来将聚焦赋能技术创业,包括赋能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支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科技成果高校转化、开辟国际发展新空间等重点方向,“培育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孵化器建设需要将推进硬科技创业、前沿技术创业作为核心方向提升,而专业孵化载体则承担着为硬科技‘选苗’的使命。”
在张志宏看来,创业仍是中国引领新一轮“创新全球化”的重要要素,“创业就是要以企业家带动科学家、以创业带动创新、以商业驱动科技,以模式创新驾驭技术创新,实现以新思想驾驭新模式、以新模式架构新技术、以新技术衍生新业态,引领新一轮全球化变革。”
“此次研讨会在天府新谷举行,今年,科技孵化‘老兵’正好三十而立。”张志宏表示,而立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生长,“一个有温度的孵化器,一个有梦想的创业场,这是一个孵化器执着三十年来,对科技孵化的理解,新的成长,才刚刚开始。”
当下,北京、上海、青岛等多个城市与时俱进地启动培育“标杆孵化器”“高质量孵化器”计划。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科技孵化的当下,作为中国科技孵化事业的“老兵”,天府新谷将坚定朝着“全球创新、标杆孵化”的方向继续前行。
“今年是天府新谷‘而立之年’,就在上周,天府新谷历时三年打造的新谷国际创新中心全面建成投用,这个平台,将是我们‘老兵新传’,探索‘孵化企业’到‘孵化产业’提能增效的核心平台。”在研讨会致辞中,新谷集团董事长王明新表示,新谷国际创新中心将持续擦亮新谷孵化招牌,聚集全球资源、未来产业,实现创业孵化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踏浪”新质生产力
孵化器建设需升级“逐浪”






谈感悟说建议
孵化器“老兵”分享经验
在圆桌环节的尾声处,此次来蓉的科技孵化领域嘉宾们,与在场创业者们分享了科技孵化所悟所感。
隋志强落脚于人才,他建议通过高层次人才的“脑力”去实现孵化器的高质量发展,将孵化器打造成为标杆孵化器。针对孵化器如何实现自身“造血”,他提出了数字孵化的思路。通过孵化器为企业精准画出成长画像提升孵化能力,从而吸引到更多优质中小企业入驻。
陈晴则进一步指出孵化能力要注重于专业化、产业化、生态化。她建议,下一步,孵化器应大力携手研发平台、研究所、学院和龙头企业纳入到孵化体系中,围绕产业去做产业生态。
这一观点,与谢吉华“协同发展”有异典同工之妙。谢吉华认为,未来,孵化器发展需要携手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携力冲浪,在大风大浪中抓大鱼”,张峰海则送给在场科技孵化同行们一句暖心鼓励,“孵化器人要永远保持激情,对孵化器事业有坚持的恒心。”
作为中国科技孵化“老兵”,天府新谷今年迎来发展而立之年,王明新在圆桌环节也谈到了天府新谷的下一步发展路径,天府新谷将在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孵化服务、全链条科技金融服务,提升孵化器服务技术、人才、项目、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效能,朝着“全球创新、标杆孵化”的方向坚定前行。